
中秋佳节来临时,望月思乡的情怀便会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涌起来,说到和中秋之月有关的歌,忍不住想起了这首在它诞生了几十年因为某些原因被刻意淡化出人们视线的电影歌曲——影片《木兰从军》的插曲《月亮在哪里》。近来正好读了林畅所编的《湮没的悲欢——“中联”“华影“电影初探》一书,对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这一讳莫如深的话题有了些新的认识。

回首看《木兰从军》这部电影和它的主题歌《月亮在哪里》,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分裂状态,一方面,赞誉这部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执导的影片以借古喻今的方式宣扬沦陷区军民保卫国土、抵抗外侮的抗战思想,是一部极大地鼓舞了沦陷区军民士气的佳作,另一方面,它和1937年到1945年间沦陷区内的许多影片一样,被刻意地冷处理、边缘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几个人真正见过这部在1939年的上海租界内创造了连续三个月连映不衰、场场爆满的强心剂之作,但是当年许多看过影片的人,都留下了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特别是这首名叫《月亮在哪里》的插曲。片中剧情也是正逢中秋之夜,战斗中获胜的花木兰独自在帐中一边舞剑一边唱起了对月思乡的曲调,在帐篷外的刘元度听见歌声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借着酒劲儿唱出了对花木兰的倾慕之情,一来一往,惹得木兰也心怀喜悦地用歌声作出回应。片中的这首《月亮在哪里》原本是一首对唱作品,由主演陈云裳和梅熹两人亲自演唱。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这首参考了戏曲唱腔写成的歌唱出来真的就是人们常用来形容老唱片时常用的一个词——“鸡猫子狗叫”,真正让今天的人领略到这首歌是何其委婉动听的,反倒是有着“东方娃娃”之称的台湾女歌手蔡幸娟在1988年推出的一张老歌翻唱概念专辑《<旧欢如梦>名曲系列I:神秘女郎》中诠释的版本。那感觉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彻底表现出清灵娟秀、婉约悠长的面貌,令人欲罢不能。